亚马逊广告——深度思考3种竞价策略的细节与实践应用

2025-09-30 01:06:59

如果我们一个新品上来就采用动态竞价 – 仅降低会产生什么后果?

若系统判断我们的产品不是顾客最需要的,也就是说在靠前的位置展示的时候,转化的可能性低的时候,系统就会实时地将我的BID降低,从而展示在靠后的位置。

如果一个KW出价2$;竞价策略:动态竞价 – 仅降低。那么最后的出价范围:0-2$;

这个时候我就在想,如果系统对我的产品关键词可能的转化情况判断错误了怎么办?

我还会怀疑,究竟是我更了解我自己的产品当下最可能在关键词的哪些位置转化,还是亚马逊系统?

系统也没告诉我,他具体根据哪些指标判断产品的关键词是否会转化。

任何一个词转化究竟好不好,不仅要考虑当下和过去的数据表现,还要考虑未来的规划——也就是说,有些词当下转化差,但这可能是因为市场供需关系导致,抑或季节性原因,而我们更知道我们的目的。我们更知道自己的产品未来会不会盈利,多大概率盈利。

上面的点我们都先放下,我想问:如果你采用仅降低的策略,那么你之后优化广告怎么操作?不可控变量本来就多,这下整个广告优化动作,是否都会倾向于变得主观?

作为钢铁般的男人,拥有钢筋般硬的铁脑袋,我保持死磕到底的态度,真害怕你每一个优化操作都只是当下个人的主观判断罢了。

新品我个人不建议使用这种策略。

对于推广中的产品,同样不推荐采用这种竞价策略。除非你推广产品的首要目标,就是尽可能节约推广成本。

如果是新人或小卖家,没有系统化推广流程,没有对流量的掌控能力,同时对一个产品整个推广阶段没有明确规划能力——害怕自己当下亏损太多,又看不到未来;抑或资金实在有限,降低推广成本放在首位,推广成功与否被迫放其次。那么采用这种竞价策略,我可以理解。或者你还有更超前的考虑,那欢迎来怼我,作为钢铁般的男人,我能经受的住。

否则我绝对不推荐纯白帽的玩家采用这种策略推广产品。

纯白帽:只通过合规化运营流量的手段,将产品卖给消费者。

天生他材必有用,这个策略的一生也不是“一事无成”。在头部成熟稳定的老品上就能够起到作用。

这个时候listing是最完善的,链接前端展示的时候竞争力是最强的;其次只有成熟稳定的老品,才可能不那么依赖通过广告出单来维持销量排名——广告出单这个时候成了销量排名的补充;最后,这个时候才是最应该考虑尽可能降低广告推广成本的时候。

我知道,依旧有人从新品开始就通过这个竞价模式成功打造过爆品。他们把关键词出价权交给亚马逊系统,只掌控一个出价最大值,不去在意关键词曝光位置的完全不可控性。或许在他们心里还是认为:能降低一点推广成本就降低一点。

可今天我们要考虑的是:推广成功的概率高低和成功经验被复制的可能性以及便捷性。

我们要尽可能对推广过程和广告优化过程做量化,而不是一拍脑袋大呼:广告TMD就是玄学呀!

还有一些情况,我也必须要提前说明。是否有一些广告架构从设计之初,就完全不考虑什么精准控制关键词曝光位置?请告诉我:是否是我多虑了?